前言股票中杠杆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八十周年纪念活动,由日本精心筹办,场面异常隆重。首相在讲话中言辞哀痛,联合国代表通过远程视频发出和平呼吁,强调核武器带来的灾难,强调日本在这一事件中的受害者身份。
然而,整个纪念活动中,日本一再强调自身的苦难,却刻意忽视了中国在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中国记者徐德智在会上连番提问,直击核心,令日本代表一时哑口无言。
那么,日本举办这场纪念仪式究竟意欲何为?中国记者提出的尖锐质疑又是什么呢?
不安的沉默
八十年过去,广岛依旧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日本首相的致辞满是哀痛,联合国代表通过视频传递出无核世界的美好愿景。整个纪念仪式的主题无疑非常明确——核武器是一种恶性存在,而日本则是无辜的受害者。
原子弹爆炸时,二十多万条生命瞬间消逝,而幸存者则遭受辐射带来的长期痛苦,这些惨状无疑令人心生同情,甚至感受到深深的痛惜。
展开剩余86%然而,在这段精心策划的悲情氛围中,中国记者徐德智却冷静地抛出第一个问题:“到底是谁投下了原子弹?”联合国代表思考片刻,低声回答:“是美国。”接着,记者紧随其后问道:“那为什么美国要轰炸日本?”
这一句简单的“为什么”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炸响了会场内的沉默。这种压抑的寂静,比任何言辞都来得震撼,仿佛撕开了表面悲痛的外衣。
此时,暴露出的却是一个刻意掩盖的历史事实——日本选择性地展现了原子弹爆炸的后果,却回避了这场灾难的真正根源。
纪念活动的核心问题正是这一点。日本精心营造了一个单方面的“受害者”形象,所有关注都集中在广岛、长崎的惨烈毁灭,以及那些无辜平民的悲痛上。
这些痛苦无疑是真实的,但却是被割裂开来、剥去因果的残片。日本一再强调自己作为“受害者”的角色,却鲜有提及自己曾是“加害者”的事实。
历史从来不是一块可以随意裁剪的布料,要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真正悔过,不仅要看它如何谈论过去的罪行,更要看它如何选择记住历史。
德国的教训
德国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示范。作为二战的另一主犯,德国同样遭遇过盟军的大规模轰炸,其痛苦与广岛的受难几乎不相上下。
然而,你几乎看不到德国政府年年纪念德累斯顿的惨剧,也没有将其塑造成一个为博取同情而设立的“国耻日”。
德国人的选择是,他们铭记的是自己曾犯下的罪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炉火、华沙犹太区的隔离墙。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的下跪,震惊了全世界,这一行为象征了整个德国民族对历史的反思与忏悔。
在柏林市中心,犹太人纪念碑由2711块水泥板组成,形如灰色森林,随时提醒着世人——德国的先辈曾犯下的罪行。
德国的历史教科书毫不遮掩地批判纳粹暴行,社会从不回避其曾经的黑暗历史。
德国人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勇于正视并承担作为加害者的责任,才有资格谈论自己在战争中的苦难。而德国纪念的核心是“赎罪”和“反思”。
与此相比,日本的纪念活动,其实更侧重的是“受难”的叙事,试图塑造一种受害者的形象,而回避其在战争中的加害者角色。这种选择性的记忆,不仅歪曲了历史,更是对成千上万无辜亡灵的亵渎。
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固然惨烈,但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死于日本侵略战争中的3500万中国军民的冤屈,难道不该得到同样的铭记吗?当联合国的代表为那些轰炸前依然在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哀悼时,这本身便是一种对正义的讽刺。
谁又能真正“放下”?
徐德智记者那句“为什么要轰炸日本”直接把日本拉回了历史的因果链中。日本为何会被原子弹轰炸?因为它偷袭珍珠港并对美国宣战。那又为何要对美国宣战?因为它陷入了侵华战争,急于夺取东南亚的资源来支撑其军事行动。那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因为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扩张之路,妄图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这一连串的“为什么”勾画出了一个完整的历史画面。会场的沉默证明了日本方面既无法否认这一历史因果,又不愿意公开承认。
因此,当有声音呼吁“放下仇恨”时,我们必须弄清楚,究竟要放下什么?如果是对普通日本民众的仇恨,当然应该放下,因为战争的责任并不应由今天的民众承担。但如果是要求我们放弃对历史真相的追问,放弃对日本政府历史观的警惕,那就是在偷换概念。
真正应该“放下”的,从来都不是他人,而是日本自己。日本需要放下的,是早已过时的帝国梦,是那份扭曲的民族自尊心,是那种“我们没错,我们只是失败了”的侥幸与不甘。
更重要的是,日本需要放下的,是对自己作为加害者身份的逃避与美化。一个连“为什么”都不敢回答的国家,如何能让邻国相信它的和平承诺?一个沉浸在自身痛苦中的民族,又如何能真正理解他国人民所经历的远比原子弹爆炸更加漫长和痛苦的灾难?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种历史修正主义的幽灵并未消失,反而在现代政治中愈发显现。如今的日本,依然有人干涉中国内政,宣扬“台湾有事即是日本有事”。这种挑衅行为,正是未曾彻底反思历史的延续,这无疑引发了更多的疑问:日本是否会招致新的灾难?
结语
八十年前的两声巨响,今天不仅是日本的痛楚,更应成为全人类的警钟。这个警钟的警示,远不仅仅是核武器的可怕,更是对战争狂热与军国主义的永恒警惕。
尽管历史的真相或许会迟到,但它最终必将浮出水面。而那个至今仍未解答的“为什么”,将继续拷问每一个试图篡改历史的人。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行业排名_期货配资配资_配资门户平台观点